当前位置:主页 > 院务公开 > 学院新闻 >

我院任海涛教授拟获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近日,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审议通过,150项申报成果拟获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我院任海涛教授拟获其中“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任海涛,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法学、法治教育。任海涛教授运用法学基本原理深入系统研究校园欺凌、教育惩戒、法治教育学等教育法学专题问题,同时对于教育法学学科体系、教育法典化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近五年来40余篇有关教育法治的决策咨询报告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纳,10篇获国家级领导人批示。相关内容先后被《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文件吸收。参与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起草工作、《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改工作。发表教育法治领域论文20余篇,11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完成教育部课题“多学科视角下校园欺凌防治的理论与行动方案研究”。入选“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2019年)“上海市教育法律人才计划”(2016年)。代表作为《校园欺凌法治研究》《教育惩戒法治研究》《法治教育学导论》《教育法学导论》等。 

获奖著作《校园欺凌法治研究》简介

       《校园欺凌法治研究》是我国教育法学界从多学科视角深入、系统研究“校园欺凌”问题的较早尝试,该书的创新研究对该领域的学术理论和立法实务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

       第一,研究方法创新。本书撰写过程中,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界在校园欺凌治理问题上诸多研究方法的空白。本书第一次从法教义学角度研究了校园欺凌依法治理问题,为校园欺凌写入法律提供了必要理论支撑;同时,本书还使用了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比较研究方法,使论述更加饱满、完善。

       第二,研究视角创新。本书基于学科交叉与综合的视角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综合了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充分听取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建议,力图避免单一学科研究造成的局限性,有效提升了结论的说服力。

       第三,学术观点创新。本书首次提出了我国“校园欺凌治理体系”概念。本书认为,我国应当从国家法律层面,通过立法手段进行原则性规定,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中小学校制定本校的校园欺凌治理规则;在此基础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制定规范性文件或者工作指南作为政策性补充。相关概念提出后,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此治理体系已进入具体落实阶段。

       第四,本书第一次在宏观视角上,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全局性的完整方案,搭建了校园欺凌依法治理研究的框架与思路。

       本书出版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较高的社会评价。基于对本书研究成果的肯定和认可,任海涛教授受邀参与了多项“校园欺凌”相关的社会工作,包括受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法工作,参与制定《上海市中小学生欺凌防控指导手册》,担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校园欺凌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预防组”负责人等。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自2016年建院以来,始终致力于推进教育法学的学科布局、队伍建设、成果培育、人才培养,此次任海涛教授的获奖是法学院推进教育法学学科发展的又一项阶段性成果。未来华东师大法学院将会继续推进此项工作,争取早日建成教育法学的理论研究阵地、人才培养基地、决策咨询高地。